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税收宣传 > 专题专栏 > 法治文化 > 工作交流

基层如何增强风险应对能力

发布日期: 2017年12月07日 来源: 中国税务报 作者: 分享到:


  近日,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 优化税收环境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提出了30放管服举措。基层税务机关直面纳税人,是税收工作的最前线,在落实放管服改革中理应发挥更大作用。 

  目前,在落实放管服改革中,基层税务机关仍面临不少问题。 

  纳税人观念有待转变。有的纳税人习惯了税务机关事前审批的工作方式,不习惯自己研究政策,不愿意承担责任与风险,对简政放权后的备案制不适应,甚至有些纳税人要求按原方式报请审批。 

  税务机关风险应对有待加强。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,双创效应逐渐显现,税务机关管辖的纳税人类型、结构和规模均发生了很大变化。不仅纳税人户数增多,而且新业态、新产业经营模式日益复杂,部分基层税务人员面对新形势、新政策和新业务,风险应对能力不足。 

  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。目前,基层税务机关主要采取行业和规模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模式,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仍以属地分片、分责任区管理为主。这种拉网式、粗放型管理方式,缺少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机制,致使管理效率低下。此外,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,缺乏监督制约,在涉税事项审批过程中,如果税收管理员的业务不熟,责任心不强,把关不严,极易发生失职渎职,被追究相关责任。 

  针对以上问题,笔者建议,采取针对性措施,进一步加强放管服改革后续风险防控。 

  强化税收监管手段。一是依法依规实施公正监管。完善税收执法程序,建立健全双随机、一公开监管机制,实施税务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,全面推进税收执法方式创新。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。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,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。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。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,扩大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类型纳税人评价覆盖面,以及银税互动受惠面。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,实施黑名单制度。四是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管理流程,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较高的纳税人和领域,对不同风险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。 

  多渠道采集涉税信息。一是加强国税局与地税局之间的交流合作,及时交换高风险纳税人名单及风险点信息,并建立事后反馈制度。二是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建立的综合治税信息管理平台,积极联系工商、房管、国土、银行和社保等相关涉税数据责任单位,对综合治税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、分析和应用。 

  强化企业税收风险意识。一是明确征纳双方权利义务,还责还权于纳税人,明确纳税人对申报数据和报送涉税资料的真实性、准确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二是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征管规范,正确行使税法赋予的权力,对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惩处。三是转变纳税服务理念,引导和帮助纳税人强化税收风险意识,保证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和享受权利,自觉遵从税法。 

  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。将为纳税人和基层减负担、防风险、优服务的放管服要求,贯穿于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始终。建立专业化团队,优化工作流程,通过资源集约化、机构扁平化、机关实体化,构建对内防范风险、对外提升税法遵从度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。 




相关新闻